张万年总结对越反击战:毛主席军事思想指引我们打胜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63团6连 对越 张万年总结对越反击战:毛主席军事思想指引我们打胜仗

张万年总结对越反击战:毛主席军事思想指引我们打胜仗

2024-04-16 1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0日,陆军第43军第127师在副军长兼师长张万年、政委蔡春礼的指挥下,于军的编成内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部队在越南谅山省禄平县以及谅山市外围连续作战22天,突入越军纵深33公里,四战四捷,攻势凌厉,进展迅猛,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打出了军威国威。

127师基本歼灭越军谅山省独立123团1、3营和团直属队,338师462团8营,327师155团6营,部分歼灭123团2营,武装公安12团3营,338师461团4营。共歼敌2125人,其中毙敌2088人,俘虏营政治员以下37人;缴获各种枪855支(挺),火箭筒142具,各种火炮65门,各型电台12部,弹药及军需物资一批。自身牺牲212人,负伤800人。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379团9连“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381团7连战士吴建国、9连5班长郝修长“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广州军区授379团1连“阻击英雄连”、380团100迫击炮连“英雄炮兵连”、9连“迷迈山英雄连”、381团7连“612高地英雄连”、9连3排“阻击英雄排”、9连班“阻击英雄班”荣誉称号;379团6连2排长万清华、380团3连3排长黎贤良、380团4连战士傅越强、381团7连副连长宋中贵、381团9连5班副班长戢祥恩“战斗英雄”荣誉称号,381团7连指导员郭友生“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

全师有4个营、79个连、138个排、379个班、5480名个人荣立战功。这一个个称号,一枚枚奖章,正是“朱毛红军”的新一代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顽强拼杀、浴血奋战的写照。年轻的指战员们为这支老红军部队光辉璀璨的历史又增添了耀眼夺目、浓墨重彩的一页。

战后,副军长兼师长张万年在进行作战总结时着重提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精髓,是我军一贯的作战指导思想。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纵深内大量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达到打痛敌人、教训敌人的目的。

张万年强调,在指导思想上,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兵器,口子不要张大,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第一仗,突破支马,逼近禄平。这一仗,以2个步兵团加一个步兵营共7个步兵营,打越军1个营,兵力对比为7比1。火炮我军162门(师以上66门,团营属96门),越军16门,火力对比为10比1。由于兵力强大火力猛烈,2月17日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歼灭敌人123团1营。18日至25日转入控制要点、搜剿残敌、抗击敌人反扑。共歼敌9个连(123团1营4个连、团高机连、3营1个连、12团1个连、461团4营2个连),合计833人。

第二仗,攻占禄平,切断四号公路,阻敌338师西援。这一仗,能否迅速攻占禄平,切断四号公路,阻敌338师西援,是关系到战役第二阶段攻打谅山的重要问题,不仅要全歼,而且要速决。因此,集中9个营打越军1个营,兵力对比为9比1。火炮我军255门(师以上120门,团营属135门),越军35门,火力对比为7.3比1。从2月27日开始,经过两天作战,攻占了禄平,完成了切断四号公路,阻敌增援的任务,随即组织搜剿至3月2日,共歼敌383人。

第三仗,强渡奇穷河,攻占迷迈山,配合55军攻打谅山。这一仗,,以6个营打越军1个营,兵力对比为6比1。火炮我军255门(师以上120门,团营属135门),越军35门,火力对比为7.3比1。从3月2日开始至5日结束,歼灭327师155团6营及123团2营残部,共歼敌439人。

第四仗,撒出禄平,杀回马枪。这一仗,以5个营打越军1个营,兵力对比为5比1。火炮我军150门(师以上48门,团营属102门),越军18门,火力对比为8.3比1。从3月5日开始至10日结束,先后打退敌人三次反扑,歼灭462团8营和一个特工队,共歼敌470人。

张万年指出,在战术手段上,要大胆迂回包围,勇猛穿插分割。

针对地形复杂和越军在情况对其有利时,扼守要点,依托工事,凭险顽抗;在情况对其不利时,即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实施袭击的战术特点。采取了大胆迂回包围,勇猛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手段,使敌人想跑,跑不掉,想散,散不了。运用这种战法,打的时间短,而且敌人最害怕。越军总参谋长文进勇也承认:“前方部队作战,太怕敌人迂回包围。”实战证明,这是打歼灭战的重要手段。

第一仗,用7个营打敌人1个营时,以4个营(381团和379团1营)从两翼实施迂回包围,将越军123团1营和3营从中间割裂,形成合围态势。进攻发起后,又以379团3营从西北向东南、381团6连从北向南进行小的穿插,把被围之敌割裂成四块,打乱敌人的部署,使战斗得以顺利进行,当天就歼灭了123团1营。

第二仗,以3个团担任歼灭禄平之敌任务。以381团沿公母山脉向波文迂回包围,断敌退路;以380团沿破挖、390高地、346高地迂回包围,切断四号公路,控制要点,阻敌338师西援;以379团加强54军坦克团3营,沿公路向禄平县城实施主要突击,把敌人南北割开。采取稳打稳扎,逐点攻歼的战术,经过28个小时的战斗,攻占了禄平县城,全歼了敌123团团直和3营。

第三仗,以380团和381团1、3营和379团1营担任歼灭迷迈山地区之敌的任务。379团和381团各以1个营从两翼佯攻,策应380团行动;380团以2个营从敌人155团5、6营的接合部,并肩直插迷迈山,首先集中主力攻占迷迈山,尔后再搜剿周围残敌。经过一天战斗,攻占了迷迈山,歼敌155团6营和123团2营残部,有力地配合了55军主力攻打谅山。

第四仗, 为防止敌人反扑,以2个团部署在公路两翼,1个团为预备队,形成口袋部署。当越军进攻时, 采取小分队正面牵制,主力翼侧突击的打法,打退敌人3次反扑, 歼灭462团8营, 取得了杀回马枪战斗的胜利。

张万年认为,在具体攻击时,要充分发挥小分队作用,正面牵制,侧后攻击。

针对敌人工事坚固,侧射和暗火力点较多,不利于成排、成连、成营展开攻击的特点。在战斗编组上,组成了火力队、突击队、预备队;在战术动作上,小群多路、重点攻击;在打法上,正面牵制、侧后攻击。通过第一仗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比较注意战斗编组和战术运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小分队的作用,广泛运用小群多路战术,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第一仗敌我伤亡为1.5比1,第二仗为2比1,第三仗为2.5比1,第四仗为4.5比1。运用这种战法,不仅伤亡小,而且解决战斗速度快。第二仗381团1营打510高地时,采取小分队侧后攻击,居高临下,只用两个半小时就全歼守敌一个连,毙敌106人(其中军官7人),生俘少尉军官1人。第三仗380团攻占迷迈山战斗,担任主攻的9连采取小群多路的战术,以部分兵力吸引敌人火力,主力选择弱点,分多路利用草丛、树丛和地形突入越军阵地,提前半个小时攻占了迷迈山主峰,完成了战斗任务。

张万年强调,对特定地形、特定敌人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有着特殊的意义。

战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谷深洞多,地形对我军不利。加上越军经过20多年的抗法、抗美战争,排以上干部都打过仗,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战术上比较狡猾多变,武器装备也不是很差,而且河内当局早就进行了作战准备,在边境地区构筑了大量的工事,形成了环形防御体系。

此次作战,部队打的主要敌人是123团,该团原系304B师主力,号称20多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其1营号称“决胜营”。他们凭借山高林密,沟深坡陡等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扬言要和我军决一死战,气焰十分嚣张。据此,师党委通过反复研究,统一思想,每战都集中了绝对优势兵力,从而达到了不打则已,打则必歼。

实战充分证明,在越南北部这个特定的地形条件下,对越军这个特定的敌人作战,更需要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在这种复杂的地形上,把敌人紧紧捆住,不使其漏网;只有集中兵力,才能速决、全歼,减少我军的伤亡和消耗;只有集中兵力,才能打到纵深之后,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要点,搜剿残敌,保障指挥所和运输线的安全。集中兵力这个原则,在对这种特定敌人和特定地形条件下作战,不仅正确,而且具有特殊意义。

张万年表示:通过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军事思想,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对国内敌人作战还是对国外敌人作战,都是指引我们打胜仗的根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